你是不是也这样;每天刷着手机,看别人做个人IP风生水起,自己心里痒痒的,却不知道从何下手。
想发朋友圈,不知道发啥;想做小红书,找不到方向。
感觉啥都会一点,又好像啥都不精。
别慌,这种感觉我太懂了。我之前就是在“想打造个人IP”和“不知道自己算哪根葱”之间反复横跳,内耗了半年。
后来我发现,问题没那么复杂。我就问了自己3个特别朴实的问题,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。
今天分享给你,你不妨也拿张纸,我们一起写写看。
1
第一个问题:我靠什么换钱?
先别想什么“个人IP”这种大词,咱们就现实一点:你有哪些本事,能帮人解决问题,甚至已经让你赚到过一点小钱?
我是这么想明白的:我以前总觉得自己“喜欢”看书、“喜欢”拍照,但这太虚了。后来我逼着自己往回看:朋友最常夸我什么?(比如,他们总说我特别会找优惠券,买东西特别划算)工作里,我最擅长、做起来最不费劲的部分是什么?(比如,我特别会做清晰好看的会议记录)
有没有人因为我的某个建议或帮忙,真的受益了?(比如,我帮学妹改简历,她真的找到了工作)
你看,从这些特别具体的事儿里挖,才能找到你真正“值钱”的能力。哪怕这个能力很小,比如“特别会整理手机相册”,只要能解决别人的一个具体问题,它就能成为你的起点。
2
第二个问题:谁正需要这个,并愿意买单?
找到能力后,我犯过一个错误,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很厉害。结果就是,没人搭理我。
后来我才开窍:别找“所有人”,只找“那类人”。
我的笨办法:我会把我的能力,和一群特定的人挂钩。
比如,我的能力是“会做清晰的会议纪要”。那么,谁最需要这个?
不是全世界的人,而是那些刚入职的实习生、项目经理、或者是会议特别多的小团队负责人。
这样一来,我的内容就可以只说给他们听。我可以发《实习生如何用一份会议纪要让领导刮目相看?》,这样,每个看到这个标题的实习生,都会觉得“这说的就是我!”
咱们要做的是,成为一部分人眼里的“神仙”,而不是所有人眼里的“路人”。
3
第三个问题:别人凭什么记住我?
会做会议纪要的人多了,为啥要关注我?这个问题也困扰过我很久。
答案就是:给你的能力,加一点你本人的“味道”。
我是这样找“味道”的:
看看你的性格:你是搞笑女/男吗?那就用段子手的方式教知识。你是温柔细腻的人吗?那就用陪伴式的口吻慢慢讲。
组合你的技能:比如,你既会做PPT,又懂点心理学,那能不能专注做“打动人心的心理学PPT”?
展现你的过程:别只展示完美结果。你摸索时踩的坑、犯的傻,都可以分享出来,这特别真实,拉近距离。
记住,大家最终记住的,是一个活生生的、有缺点但很真诚的你,而不是一个完美的假人。
4
咱们一起,先启动再说
好了,三个问题问完了。这套笨办法,帮我从0走到了1。
现在,最最关键的一步是:你别光看,现在就动笔。找张纸,或者在手机备忘录里,回答这三个问题:
1. 我的变现技能是:_________
2. 我的精准用户是:_________
3. 我的独特味道是:_________
答案不用完美,先完成,再完美。我的答案也是在发了十几篇内容后,才慢慢清晰的。
最可惜的事,就是因为追求一个“完美定位”,而永远不敢开始。个人IP这条路,不是想通的,是做通的。
别瞎忙了,就从回答这三个问题开始吧。我就是在回答完这些问题后,才真正上了路。相信你也可以。
最后:与其装成别人喜欢的样子,不如分享自己真心喜欢的好东西。
就像我找到这款新疆吊干杏的过程,没别的,就是自己爱吃。
它在枝头自然风干,像新疆的阳光一样纯粹。没有添加剂,没有复杂加工,收到时还能看到细小的沙尘,那是它来自戈壁滩的诚实证明。
咬开果肉,蜜一样的甜糯在嘴里化开;里面的杏核一嗑就开,果仁又香又脆。一颗杏干+一颗果仁,两种口感一次满足。
对我这种在家办公的人来说,它成了最佳伴侣:
写文案卡壳时,来两颗迅速回血
下午馋零食时,健康解馋无负担
拍工作日常时,它还是绝佳道具
如果你也在寻找健康零食,或者想支持认真做产品的新疆农户,不妨试试这份来自3000小时日照的甜蜜。
点击下单,今天就从第一颗开始,尝尝“自然”的真实味道。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