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我是家禾。
短视频时代,平台把“人”的价格打到底:一张老板脸,零投流也能换百万曝光。
问题是,这张脸怎么从摄像头走向收款码?
1
老板IP不是人设,是老板本人
短视频平台每天推20%的内容给陌生人,算法只看两点:停留和互动。
老板天然带着“真”和“权”两个信号:真,因为镜头怼脸,装不了;权,因为说降价就降价,说送就送。
用户信这两点,停留和互动就高。
别去抄段子,把每天的工作翻译成剧情:
验货发现次品,当场砸;
客户临时改需求,你拍桌子又赔笑;
月底发工资,你对着镜头数现金。
三条视频下来,观众就知道你是活人,不是PR稿。
真实带来信任,信任省掉广告费,这就是低成本的第一刀。
2
内容模型=固定场景+重复动作+冲突钩子
把公司切成三块场景:生产线、办公室、仓库。
每块场景只拍一件事,天天拍,拍到观众形成肌肉记忆。
生产线拍“一分钟看质检”,办公室拍“老板拆客服录音”,仓库拍“今天发多少货”。
固定动作降低拍摄门槛,手机一架就能开工。
冲突钩子藏在“但是”里:质检发现50%不良,但是今晚必须出货;客服被骂哭,但是老板听完反而给客服加薪;仓库爆仓,但是老板决定连夜再招10个临时工。
冲突带来情绪,情绪带来转发。
三条视频共用同一首热门BGM,同一行字幕模板,剪完直接发,30分钟一条,成本就是电费。
3
流量到订单的三步转化
视频爆了以后,主页只留一个“暗号”:评论区回复“报价”,自动私信产品清单。
第一页放低价爆款,
第二页放定制方案
第三页放老板微信。
低价爆款用来筛精准客户,定制方案做利润,微信做复购。
直播间不用天天开,固定每周三晚上一小时,只讲两件事:上周客户案例和下周排产计划。
案例给信任,排产给紧迫感。
后台把下单客户按行业打标签,下个月拍视频就@对应行业,形成闭环。
整个流程不请主播、不买流量,老板一个人就是销售部、市场部、客服部。
短视频把广告牌拆了,把话筒递给了老板。
会说话的老板,今天就能用零预算换到百万曝光。
不会说话的,先拍100条再说,算法会教你哪句台词能卖货。
记住:低成本不是零成本,是把原本投给广告的钱,换成老板的时间。
时间砸进去,脸就值钱了。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