庭院中的山丁子花开了又谢,十年一晃就过去了
“十年以前,我家还有一个美丽的庭院。”迟子建在《好时光悄悄溜走》中的开篇语,瞬间将我们拉回各自记忆中的故园。
这本散文精选集收录了迟子建四十年创作精华。透过她的文字,我们仿佛回到黑龙江畔的北极村——看见父亲制作的冰灯发光,听见母亲雪中的脚步声,嗅到菜园里泥土的芬芳。

记忆中的庭院
迟子建笔下的故乡,有着我们共同的生活记忆。“庭院是长方形的,庭院中种花,也种树。树只种了一棵,是山丁子树,种在窗前”。
那棵山丁子树,春天开白花,夏天结青果,秋天满树红果子“就像正月十五的灯笼似的,红彤彤醉醺醺地在风中摇来晃去”。
在她的世界里,时间从不是抽象的概念。它藏在“父亲穿着雨衣推着自行车去车站送我”的背影里;躲在“母亲在蚊烟中煮晚饭”的炊烟里。
而十年后,当作者离开故乡,母亲只能“守着我们在回忆中度着她的寂寞时光”。这种时光流逝的怅惘,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体验?
逝去中的永恒
迟子建不沉溺于感伤,而在物是人非中寻找永恒。父亲去世后,她买灯送到墓地:“那灯守着他,虽灭犹燃”。简单话语,蕴含对生命最深情的理解。
那些朴素细节常让人动容。她写母亲雪天送伞,自己却因写作被打扰而无理责怪,挂断电话后立即后悔——“我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”。这样的遗憾,我们都曾经历。
真正的好时光从未真正离开。它们以文字形式,永驻书页之间。“只要还有人在深夜捧读,那些悄悄溜走的好时光,就永远住在文字里生生不息”。
心灵的慰藉
读《好时光悄悄溜走》,是在快节奏时代治愈焦虑的良方。迟子建用四十年创作验证:怀旧不是沉溺过往,而是让往事照亮此刻。
采山人冻得赤红却灿烂的笑脸,雪地与狍子对视的瞬间,火炉边烤土豆的暖香——这些片段构成了抵御现代疏离的温柔力量。
在这个被效率主导的时代,这本书提醒我们: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,而在于记住什么,以及如何铭记。
留住悄悄溜走的好时光
合上书页,你会想起属于自己的好时光——或许是童年老屋前的大树,祖母摇着蒲扇讲的故事,或第一次离家时父母送别的目光。
迟子建告诉我们,每一次回忆,都是与过往的重逢。那些流逝的岁月,倘若不以文字为媒,便会消散在时空中。
而这正是写作与阅读的意义;在文字里,打捞那些悄悄溜走的好时光,让它们在记忆的星河中永远闪烁。
作者:家禾 丨 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duanjiahe.com/4226.html